肢残者耿瑞林在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外的无障碍通道通行。先藕洁/摄北京市某街道的盲道被摆摊占用。崔丽/摄北京市东城区一地铁站附近,非机动车并排停放占用盲道。先藕洁/摄今年高考,江西萍乡“渐冻症”少年廖文杰被南昌理工学院法学专业录取。8月26日,廖文杰在父母陪伴下,坐着轮椅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正值开学季,不少像廖文杰这样的残障大学生陆续走入校园,开启新生活。年9月1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首部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开始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表示,这部法律将为新时代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让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哪些短板?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如何落地?公众应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发挥哪些作用?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实地走访调查。——————————盲道被占帮不上“盲”对视障人士来说,盲道是出行的“眼睛”。近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通州区、东城区等多地发现,盲道被占用成了普遍现象。随机街采中,不少年轻人反映盲道被占用的情况不胜枚举。在东城区一地铁站出口附近,有10余辆非机动车并排停放,占用了约百米长的盲道,阻碍视障人士出行。一家商场外,人流量不小,一段本就狭窄的人行道上,盲道被旁边停放着的两三辆共享单车“拦腰截断”。无障碍环境里的“障碍”还不止于此。夏日傍晚,有饭店毫无顾忌地在人行道上支摊位、摆椅子,满满地占据了盲道;还有的私家车,“霸道”地停在人行道的缓坡处,让拉车买菜出行的老年人进退两难。平日出行时,95后李楠发现,一些地铁里无障碍洗手间的门扶手摇摇晃晃,坏了也没有得到及时修理;一些无障碍洗手间被当作储存室使用,堆满了各种杂物,“看到这种现象不止一次两次了,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有些地方的无障碍设施还是不够完善,利用率也不高。”85后青年秦蕾说。90后张立更是直言,“一些设施就是摆设,基本没有太大用”。在上班族陆靓看来,在地铁里使用无障碍直梯的人,大多没有拿行李或身体无碍,这会对真正有无障碍使用需求的人有影响。李楠建议多规划共享单车的专用停车位,并呼吁“大家停车时不要占用盲道,看到占用时将其挪开”。“立法过程中,公众普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53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531.html